燃文小说网 > 重生1981开局救了邻村姐妹花 > 第565章 【苏联解体,顶尖人才挖挖挖!】

第565章 【苏联解体,顶尖人才挖挖挖!】

作者:我和赌毒不共戴天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重生1981开局救了邻村姐妹花 !

    苏联的强大,不仅仅是军事,还在于其强悍的科研体系和人才培养。

    人才是国家的基石,人才的流失对苏联的损害是十分巨大的,导致俄国及独联体国家好几十年都一蹶不振!

    彭万华记得据上辈子的统计,苏联解体前后一共流失了超过百万的研发人员、技术工人和高级知识分子。

    大部分都是去了美、德、法,一部分去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韩、新加坡等地。

    而我国行动稍微迟了些,在1993年才引进苏联的人才,大约只引进到了一万人左右的苏联科学家。

    如今彭万华早有准备,这部分的人才,他自然不能放过。

    而且还有维克托这个本地土着,大家之间很了解,合作愉快,自然挖起人来更加便捷。

    先下手为强!

    彭万华这边提供了优渥的薪水和待遇,还有十分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相比于苏联大多数地区的冰天雪地,香江、苏岛、锡联酋、纳联酋、马联酋的阳光和海滩,简直让对这些苏联移民太有吸引力了!

    等这些移民到了之后,发现这些地方太舒服了,甚至还主动给他们以前的同事打招呼过来,形成了自来水。

    以至于有些自己过来的移民,彭万华这边都没办法统计。

    陈广财道:“从1987年至今,我们大概已经移民了56万苏联人,这里面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技术工人占据了95%以上。”

    “像顶级的军工科研工作者,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计算机软件专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经济学家是最多的。”

    “其中约20万人到了香江,15万人到了锡联酋,5万人到了大陆,剩下16万人到了纳联酋、马联酋、苏岛等地。”

    “这些人广泛任职于我们各个业务板块以及推荐的单位机构。像万华大学物理学院的院长海姆、副院长诺沃肖洛夫,就是1987年第一批挖来的人。”

    很多来自苏联的移民都被彭万华旗下各大业务板块瓜分了。

    搞科研的教授、知识分子,像苏联最顶尖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者等,很多都进入了万华大学。

    使得万华大学的师资力量暴涨!

    在数学、物理、化学、航空航天、材料、机械动力、船舶等学科,甚至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存在!

    没办法,苏联的人才实在是太给力了!

    一批顶尖学术大牛就能带动高校一个领域、一个学科的建立!

    而那些技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人则进入研究院和工厂,为彭万华各大业务的迅速扩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比如华义航运的造船厂,从一开始收购几个船厂的小厂,一跃成为在香江、苏岛、锡兰、纳联酋拥有多个造船基地的大集团!

    还有华宾和华友的材料研究所,都收了超过万人的材料、化学科研人员。

    至于华光、华信、华创、华天、华元、华芯、万维等集团,总共接收了超过五万人的计算机软件专家等等。

    陈广财继续道:“另外,还有一批高精尖人才目前从苏联各地已经聚集到了二毛,这些人员来自包括计和制造了伊尔-76军民两用运输机和伊尔-86、伊尔-96宽体客机伊留申设计局。”

    “还有研制了世界第一的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机的米里设计局,该局直升机总生产量超过三万架!”

    “还有研制出重型轰炸机、图160白天鹅、图154的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出米格25、米格31的米高扬设计局。”

    “以及1982年研制出里海怪物、1987年研制出“鹞”级导弹地效翼艇的阿列克谢耶夫设计局。”

    “还有研制巡航导弹、冲压发动机、无人机方面的拉沃契金设计局。”

    “研制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推出过卡-10、卡-15、卡-18等型号都是舰载直升机的卡莫夫设计局。”

    “还有研制出歼击机、雅克-25截击机、雅克-28超音速前线轰炸机、雅克-141垂直/短距起落舰载战斗机、  雅克-42运输机、雅克-24直升机、雅克-14滑翔机、雅克-55等运动机、雅克-52等教练机、雅克-112等通用飞机,以及蜜蜂、信天翁侦察无人机的雅科夫列夫设计局!”

    “还有苏联两大轻武器研发中心图拉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波罗的海造船厂、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北方造船厂,以及航空及导弹领域的安泰公司、金刚石设计局、彩虹设计局、三角旗设计局等等。”

    毕竟陈广财从事这个工作已经差不多有五年,对于苏联的家底和已经挖的人来自哪里,他如数家珍。

    “挺好,加大力气,加快进度!”彭万华对于陈广财的工作成果表示非常认可!

    陈广财微微翘起嘴角,显然对于这个认可极为自得。

    随即他又道:“不过,不久前美国突然启动了一项名为“过渡与腾飞”的计划,开始大肆吸纳苏联的工程师、科学家、教授等高级人才,和我们形成了强烈的竞争。

    得益于我们长期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很多有操守和坚持的苏联人对于美国在内西方国家充满了不信任。

    但依旧有很多没有节操的苏联人选择了移民欧美。”

    因为当初移民宣传的时候,陈广财将己方和西方的区分开来。

    最重要的是将己方未来的构想诚恳吐露,还对苏联以前的红色思想表示充分认可。

    彭万华微微笑道:“算了,这种没操守、没信仰的人即便来了我们也不会要,让他们继续去舔西方吧。”

    苏联即将解体,这些这时候跑去欧美的人,哪有什么信仰可言?

    陈广财:“好的,目前停留在二毛的高精尖人才大概已经有三十万左右,这部分人中其实很大一部分可能都不会移民了。”

    “为什么,因为我们运力不足?”彭万华问道。

    “不是我们运力问题,这些人愿意留在二毛工作,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同根同种对二毛有比较深的情感。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这些年在二毛的布局和贸易,该地的生活水平在整个苏联都是算很高的,对其他地区的人非常有吸引力。”陈广财道。

    “哦?”彭万华没想到自己等人在二毛的经营,反倒让二毛成了苏联解体时最具吸引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