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我们都是孤独星 > 第六章 沈忠国患病

第六章 沈忠国患病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io,最快更新我们都是孤独星 !

    沈圆圆去上海的事情她并没有告诉孙子若,她现在的心情非常糟糕,一向习惯了用笑脸面对生活,始终让自己保持开心的她害怕了,再也做不到像一个不知痛苦的开心果一样活着。

    蒋红将沈圆圆送回滁州,为她办理好了转学手续。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别说沈圆圆,就是蒋红自己都没有办法一下子接受这些事情。她不得不让沈圆圆转学到上海的一家中学,在上海那边沈忠国已经联系好了学校,本来他打算亲自回到滁州给沈圆圆办理手续的,不过蒋红为了不让他这个时候疲于奔波,告诉他,她会前往滁州给女儿办理转校的各种手续。

    沈忠国想过让沈枫也去上海念书,但是仔细考虑之后同意了让他留在滁州继续念高中,毕竟滁州离老家也近些,再加上沈枫已经开始谈恋爱,心中有许多放不下,如果儿子留下,周末还可以偶尔回到老家陪陪他的老母亲。

    离开滁州对于沈圆圆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她已经熟悉了滁州这个城市,熟悉了她常年经过的街道,无论是去合肥还是上海对她来说都像是一趟陌生的出行,滁州才是她的家,尽管是有些孤单的家。她的同学朋友都在这个城市,她忘不了很多年前奶奶天天来接她上下学的情景,也忘不了哥哥第一次陪她去上学,第一次自己坐公交,第一次和朋友去逛街,第一次自己煮饭……很多很多的事情涌上心头,无论在这里她过着不在父母身边如何孤独的童年,她都无法忘记这些对她来说无比珍重的回忆。

    她不得不离开这个城市,等到假日她可以回来,在未来的读书生涯中她还有很多的寒暑假,可以回到这个城市住上一段时间,但是谁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她从来不想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她始终希望自己能开心的度过每一天,这就足够了。

    分别,总是令人伤心的。

    在办理转学时,她已经和同学们一一道别了,班级里有的学生对她来说仅仅认识了两个月,也有小学就认识的同学朋友,在这些十多岁的小孩心上留下或轻或重的离别的感伤。

    她和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拥抱而哭,她想起她们每天中午在宿舍说悄悄话,偷偷吃零食,在上课时偷偷说着某个干净的男生,在老师提问时又互相帮助,想到这些,沈圆圆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但是很快她就控制好自己的情感。

    在飞往上海的前一天傍晚,她已经办理好了离校手续,一个人在校门口等待桃桃放学。这一次,向来唠叨的沈圆圆却显得非常安静。从前的她和桃桃总是一起放学,一起回家,她总是在一路上说个不停,可是离别在即,她却不知道谈点什么。

    “去了上海以后,经常联系呀?”桃桃首先打破僵硬,黄昏的夕阳在离别是总是伤感,那渐渐散去的晚霞更让人欲绝。

    沈圆圆转过头,有点奇怪的盯着桃桃,然后一笑道:“那肯定的啦,你说什么呢,要天天给你打电话,烦死你,嘻嘻。”

    “嗯,我也给你打电话。”桃桃抬头望着沈圆圆说道。

    “哎呀,还早嘛,我请你喝奶茶呀,晚点回家你妈妈没问题吧?”沈圆圆问。

    “我发信息和妈妈说。”

    沈圆圆是个十分外向的女孩,升上初中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就和班上的同学关系熟悉起来,并且当了学习委员。转学来到上海的初中,对她来说交往的障碍并没有很大。

    当她站在讲台上听着老师给班上同学介绍她时,她始终保持着微笑,并且她有足够的真诚在以后的日子和新同学交往认识,虽然是不同的城市,但是台下的这些同学都和她年龄不相上下,这个年纪不像成年人一样有诸多的想法,他们也许会因为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话,一个搀扶,就能互相成为好朋友。

    不过现在的她不能像往常一样恣行无忌了,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丝不安。这些事情她并没有和新同学说,在学校时她依旧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体育课时她依旧表现出色,出于她的身高优势,新的体育老师甚至提出要教导她学习篮球。她的行事与一般的学生无异,如果她的过往没有被关注过,也许那些同学都认为她和所有人一样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享受着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沈忠国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这是好几年前买的,那时候他还贷了款,不过现在他身边的朋友同事都佩服他的战略眼光。房子装修不怎么豪华,很有欧美简洁商务风格,一直以来这房子都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住,沈圆圆来了之后他也问过女儿需不需要重新布置一下房子,或者简单的装修一下室内的配置,不过沈圆圆的回答是:保持这样挺好的。

    沈忠国现在请了长假,公司的领导和他既是上下级,同时也是认识了二十年的好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朋友对他的身体非常担忧,让他好好养病并且会全力支持他的决定。他的休假虽说会让公司损失一位能力出众的大将,但是公司并非失去一人而无法运转,经过短暂的人事调整,很快公司就能适应过来。

    赋闲在家的沈忠国有些许感叹,自从离开校园开始,自己有多少年不曾有过现在这样悠闲的日子了?即使是国家法定节日,年假,他都不曾真正地放下过工作,终日把生命和精力花费在工作岗位上,如同战场上的战士死守阵地。他不计日夜的工作当然不是因为生存压力的逼迫,而是他早就习惯了工作狂的生活,他从事着他热爱的行业,很多人把工作看成是生存的保障,而不是自己的事业,但是沈忠国却始终认为,他所做的,他们公司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对社会、国家都有着良好的贡献,因此他不止疲惫,并且乐于如此。可是现在突然之间一切都停下了,反而让他有所不适。

    他很早就起床,相比起以前匆匆洗漱,匆匆离家赶往公司,现在的他是在厨房忙碌,他要为女儿做一顿普通的早餐,这对于一个以往因为赶时间甚至没空吃早餐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变化。恐怕以前的他根本不会想到,已经许多年没有亲自做早餐的老男人居然还有机会重新掌厨。

    沈圆圆起的比沈忠国还要早,她照例在床上坐着发呆打瞌睡了大半个小时,然后听到父亲起床的声音。她也渐渐清醒,带着松弛的睡眼,她拖着还没有完全恢复精神的脚步走出房间,看到父亲正在厨房里忙碌。

    沈忠国像如临大敌,又像是初次学习做饭,动作丝毫不熟练,一眼就能看出他不是经常做饭的,他用石锅煮了鲜虾粥,虽然他以前从来没有时间在早餐的时候坐下来好好吃过一碗粥,不过他想女儿正需要营养长身体的年龄,不能不重视,他去早餐店买了新鲜的包子,这个他熟悉,他经常在行走的时候或者车上吃上一两个包子做早餐。他加热了一杯纯牛奶,他已经很少喝热牛奶了。有意思的是,他在煮鸡蛋的时候甚至没注意到沈圆圆正盘坐在椅子上,面朝着椅靠盘坐着,并且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圆圆,你起来啦,快吃早餐吧。”沈忠国过了许久转过头,才发现女儿,笑道。他将鸡蛋放在餐桌上,他的精神很好,起床时甚至专门把脸上的胡渣都用剃须刀刮得干干净净的。

    “爸,我可吃不下那么多。”圆圆有些无奈的看着父亲摆在自己面前的,两个肉包子,一碗鲜虾粥,一个煮鸡蛋一根香肠,两根香蕉,还有一大杯热牛奶。

    沈忠国咧着嘴笑着看沈圆圆吃早餐,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似乎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心里想着,也许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对于理想的追逐和随之而来的无休止的工作,还有简单生活的幸福。

    亲自开车送沈圆圆去学校后,他竟然不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干什么,在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到处是匆匆走过的赶着去上班的白领,他们或许要赶着去挤地铁,或者公交,要是路上堵住了,必定心急如焚。他走神了,长期精力充沛而专注的沈忠国,这会似乎感觉到他的曾经的选择,在这个城市无数的青年人身上重复着。

    回到家后,他又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实在是烦闷,他走出小区,打算去旁边的公园散散步,住进小区这么多年,这还是他头一次到公园走走。

    和在滁州上学时一样,沈圆圆中午在学校午休,十一月的上海天气微寒。舍友都已经熟睡,但是她却睡不着,只好走出集体宿舍,一个人在校园里闲逛,学校非常安静,静谧的微风中仿佛都在为她独舞,清新微凉的天气让她不自觉的露出幸福的笑容,这是大自然给予的最亲切的问候。

    每天上午上完课之后她便给孙子若发短信,有时候她在吃饭的时候也会给孙子若打电话,但是这个时候往往孙子若也在食堂而显得非常吵闹无法听清双方的通话,但是沈圆圆并不介意,有时候一句话要重复许多遍,才能勉强使对方听清楚,不过她乐于这样做,和孙子若打电话成了她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已经持续近半年的时间。

    要是生活中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她总是会在第一时间给孙子若发条短信,又或者上自习课以及写完作业后。不过往往等到回复的,要等下课或者一整天的课程结束后才能收到孙子若的回复。有时候孙子若是看到了,不过并没有及时回复,有时候是他手机处于关机状态,并没有及时看到短信。经过之前教训沈圆圆已经不敢上课时间给孙子若打电话了,这会使得他处于尴尬的境地,特别是教室安静、而他恰巧没有关机的时候。

    在上海的生活与滁州唯一的不同是,她的起居由自己把持和哥哥照看,变成了由父亲来照看,这是一种别样的感觉。她在滁州时习惯了自己做饭或者点外卖,也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面前玩游戏,不过和沈忠国在一起的时候她的生活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连她的衣服,沈忠国都不用她自己洗。放学后沈忠国会去接她,回到家里有时候写作业,有时候没有功课则打开电视看,当看到某些笑点时她忍不住大笑往往会把正在厨房做饭的沈忠国也吸引过来。

    再也不用自己一个人吃晚饭了。沈圆圆心里想,可是她对这种生活不确定还能持续多久而感到害怕,这样的家庭生活让她眷恋。

    周末,沈忠国做好早餐给沈圆圆之后,要去医院一趟,沈圆圆很想陪他一同前去,但是说什么他都不同意。沈忠国觉得医院带着一股恐怖气息,他害怕会对女儿带来不好的影响,他不愿意再让女儿承受这种让人难受的恐惧感,所有的一切他选择自己面对。

    但是一个人在家的沈圆圆比起以往更加无助,甚至于她打开电脑玩游戏,使用通信工具和天涯海北的人聊天都没有办法消除心中的惶然,就像战争来临时独守阵地的无助的士兵不知道敌军何时将会发起骇然的进攻。

    她给孙子若打了电话。

    孙子若似乎是在路上停下来接她的电话,显得有点突然,因为不久前她才发消息告诉他自己去打游戏了。

    沈圆圆头一次和孙子若打电话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问起他在干嘛呀,有没有想她呀,这些日常的闲聊话语。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孙子若敏锐的感觉到沈圆圆的异常,她说话似乎有点心不在焉,甚至语调都和平时不太一样。

    “没,没事呀。不想打游戏了,想和你说说话嘛。”沈圆圆假装撒娇的说,她在孙子若面前一点都不习惯掩饰自己。

    “好吧,有什么事可以说出来呀,和我也不能说吗?憋在心里很难受的。”孙子若边走路边说。

    “我没有……你,你不还是有一肚子的话没有和我说,都不知道你脑瓜子里想什么呢。”沈圆圆气呼呼的说,憋在心里不好,可是她好像就没怎么听过孙子若说心里话,他说话似乎永远只有一个平调,吐不出真情流露,甚至听不出他是高兴、还是兴奋、难受,就像一个没得感情的复读机,只是用机器的声音发出一些不带情感波动的文字。

    “我。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呀。”孙子若略微楞了一下,继续说,“我到家了,要不先挂了等会再聊?”

    “不要嘛,我想和你说话。”沈圆圆不舍地说道,“不要挂电话。”

    “呃,那好吧。”孙子若没有拒绝继续通话,但是一时间脑子空荡荡的没法想出什么话题来聊。

    “我爸爸生病了。”沈圆圆犹豫了好久,终于说出来。

    “这,什么病?”孙子若希望,自己尽量表现出关心地问,但是这微弱的变化不知道沈圆圆有没有发现。

    过了许久,电话了才传来沈圆圆微弱的声音:“胃癌。”

    这个消息让孙子若感到头脑发热,然后脑子里感到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他显得很忧虑,但是并没有做出让人观察到得到的内心焦虑该有的急切表现,或许这是被突发事件所震惊以至于没有办法让自己保持理智的表现,孙子若也不懂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子若不清楚现在的沈圆圆是什么状态,她是在默默流泪还是在压制自己的哭腔?场面显得非常安静,沉默了一会后孙子若开口说道,“没,没事的,很多人都容易生胃病,你爸爸不会有事的。”

    “真的吗?”沈圆圆有点化悲为喜,她对这个病并没有什么了解,只是听妈妈说这个病很可怕,爸爸有可能会离开这个世界。

    “真的,你看我怎么会骗你呢?没有事的,你爸爸肯定能平安的。”孙子若继续安慰她说,“我外婆几年前去做检查,医生也说得了胃癌,现在不是还过的好好的。没事的,放心,相信我,肯定会好起来的。”

    “嗯。”沈圆圆应答了一声,孙子若没法确定她是否相信自己所说的,一听到癌这个词就会让人感动恐惧,孙子若也不是十分理解,只是知道这个有很多医治好的案例,当然,还有更多的关于这个绝症的死亡病例。

    “圆圆,你,在憋着不让自己哭吗?这样很难受吧?”孙子若温柔的说。

    “我不喜欢在别人面前哭。”沈圆圆小声的音调带着哭腔。

    “这样很好呀,坚强的人最好了。”孙子若谆谆引导说,“可是在别人面前不流泪,和我一起不需要这样的,有什么不开心的对我说出来,哭诉也行,别憋着,哭出来比你自己憋着难受要好很多的。”

    “嗯。”沈圆圆小声的应答一声,感觉到孙子若的真诚,加上她实在是太恐惧,太难受了,开始慢慢低泣起来,她的理智渐渐控制不住爆发的情感,终于通过逐渐伤心的哭泣发泄出来。而孙子若则静静地在陪着她,任听她宣泄心中的痛苦。

    过了好几分钟,沈圆圆的哭声渐渐平缓,电话里传来她可怜的声音,“对不起。”

    “啊,傻瓜,瞎说什么话呢,你感觉好点了吗?”孙子若对沈圆圆莫名其妙的道歉感到不明所以,他更在意沈圆圆现在是否还依旧那么难受。

    “嗯,我没什么事,真的,不习惯在别人面前哭。”沈圆圆收起抽泣,擦了下眼泪,说道:“谢谢你。”

    “嗐,说什么呢,在我面前不用保持心灵戒备的。”孙子若解释的说。

    “知道了……”

    他们渐渐说起一些不相关的事情,有说到学习,生活,都是一些琐事,这一次是孙子若开始说起许多琐事,例如他刚才路上见到的开的摩托飞快的青年,还有路过池塘的时候看到主人正在塘里下鱼饲料,这些平时他从来没说起过,也是他觉得没有意思的事情。他希望通过这些话题能转移沈圆圆的注意力,让她放松下来。

    有时候孙子若都会感到奇怪,自己明明没有主动挑起过什么话题,但是他们两个总是能够断断续续的沉默一下,然后一直聊很长的时间。后来他自己也很苦恼自己这个特点,总想找些话题来博得沈圆圆欢笑,然后激起聊天的热情,往往却想不出任何事情来,他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总是觉得十分无趣,因而常常产生与人格格不入的感觉。

    也许爱恋会使一个人的宽容如同大海一般吸纳对方所有的缺点,不然怎么会有人能够坚持这种木头式聊天方式的人保持长时间的联系呢。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孙子若的心里依旧想着沈圆圆的父亲患病这件事,不过他不敢轻易问起,他害怕自己的突然发问让沈圆圆感到难受。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圆圆依旧像往常一样活泼可爱,依旧每天都给他打电话,从话语中并没有听到她的忧虑,也许她藏得很好,也许是不想让孙子若担心,也许她得到了医生的权威答复,知道自己的父亲这个病有医治的办法并非绝症,这一切孙子若都在脑海里猜测过。

    在孙子若日常的生活中在学校三点一线如流水一般的生活,宿舍-食堂-教室,他似乎没有额外的兴趣活动,除了他会在教室长时间阅读一些书籍。他的沉默让身边的同学不敢轻易接近,他那面无表情的脸庞似乎染上一层冰霜,让人在五步之外感到寒冷。甚至经常一天的生活中他都说不够十句话,他这个沉默寡言的个性要是在战争年代出做个特工什么的也许会比现在要好上许多。

    而沈圆圆的情况则与他大相庭径,在上海中学上学的她表现得与在滁州并无异样,她的身边每天都有要好的同学一起生活,总有说不完的趣事,总有无数的事情值得她露出喜悦的微笑,她的乐观心态实在是让许多的人感到羡慕。她能快速地适应大都市的繁华,与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这个城市,在学校,她也是一位应有尽有的学生,享受着超乎年龄的丰沛物质生活,她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她还不懂得贫困和富裕,只知道自己似乎永远都有零花钱,虽然上海的消费比滁州要贵上许多,但是她依旧没有体验到手头拮据的辛酸,这样的生活让她渐渐有点沉迷其中。

    她早已经不记得自己第一次喝酒是什么时候的事,当然也忘了是什么缘由,在上海由于和父亲在一起生活,并且沈忠国天天都接送她上下学,她不再像在滁州那么自由,不过周末她要是提出和同学出去玩,沈忠国也不会为难她。有时候她和同学出去电动城玩,去唱K,去看电影,丰富的生活能让她忘记那些难过的事情,她或许会喝一两瓶酒,回到家中还沾着点酒气,这当然隐瞒不了,不过沈忠国也没有追问她,他赋予了女儿极大的自由,原因是他认为这是以往对她的亏欠,现在他能理解女儿所做的一切,而他所做的,在他的精神上的想法是弥补女儿的童年。

    当然沈忠国也会担心女儿过于早熟带来的后果,他仔细的观察女儿每次出行的异常,好在他注意到女儿并没有早出晚归的情况,即使在外面喝了酒回来也能时刻保持清醒,这意味着女儿拥有理智的底线。尽管她渐渐变得有些贪玩,但是她还保持着很多以前养成的好习惯,例如早睡早起。这对于这个时代的青少年来说,其实已经是个很难得的习惯。

    他还是很宽心,女儿既不抽烟,虽然沾酒但是并不酗酒,她的爱好很多,看电影,打游戏,各种体育运动,她和同学相处得很好并且在学校的表现也不错,沈忠国多次听到学校老师对女儿的夸奖,女儿的语言天赋表现得让老师大为吃惊,这件事作为父亲他是第一次听说,当老师建议他可以给女儿报名学习更高年级的英语补习班时他甚至不敢相信,当然,他也不知道女儿早在两个月前就曾经为孙子若写过几篇高中英语作文,并且能够流利地教导孙子若朗读。只是女儿的数学才能好像有点欠缺,每次写数学作业她都会撒娇让他辅导她,而自己很懒得思考这些让她费神、烧脑的问题。

    沈忠国想着,女儿既与社会接轨,提前接触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也保持着一个青少年学生应该有的品质,可谓集德智美体劳于一身,他愈来愈对女儿感到满意。他相信,要是自己的病能够医治,他将会看着女儿逐渐成为为一个杰出的社会人才,她的未来是如此的光明,要是她喜欢技术科研,他有很多朋友能够给她作为前辈有益的指导;要是她想要从商,自己则可以在她的前程上给予助力;要是她有为建设国家而忘身的想法,他也完全能够支持她,无论是正式考公务员或者是从支援中西部贫苦地区底层干起;若是她喜欢艺术,这就稍微有点麻烦了,若是出国留学,费用自然不需要很紧张,只是他常年往来的朋友当中很少有从艺术的,不过他想到女儿似乎并没有绘画、拍摄或者别的艺术爱好,好像连小说也不是很感兴趣,从这看来女儿不大可能会从事艺术行业。在休假治病的时间里,搁闲下来的沈忠国经常想入非非,对于女儿的未来他表现出从来未有过的热情,他始终坚信女儿会获得幸福。

    可是这一切都只是他的想象,他不知道女儿有什么梦想,也不知道她的这些喜好是否会成为她职业发展的方向,他也试图询问过女儿是否想过以后自己要选择什么职业,有什么梦想,当然这个话题从小学写作文就经常遇到,命题作文二十年后的我,可是有几个人能够实现当初的愿望呢,也许那不过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苦想出来的一个简单的幻想罢了,并不是个人内心真正强烈的理想。

    沈圆圆思索了一番,最后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憧憬。说到底她也和孙子若一样,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获得一种坚定的目标,自然很难有一种为了攀登高峰而不畏惧脚下泥泞的坚韧精神。如果说这是随遇而安的话未免太过于苛刻,生活并不总是按照自己的预想来发展,以前只要一份糖果就能高兴许久,长大一点后也许就不怎么喜欢了,再加上按部就班的学习经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考高中考上大学然后毕业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有雄心壮志的去大城市拼搏一番多赚点钱让生活变得更好一点,这些问题要让一个初中生立马做出回答无疑是强人所难。

    沈圆圆可不想拿这些想法束缚自己,为自己作一个长远的人生规划?如果一切都跟生产线一样事事都有规定,到了哪一个车间就做固定的事情,甚至连生产出的产品都是固定的,那生活过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她是这样的想的。

    沈忠国看到自己女儿,她的想法和当下的许多青少年一样,在和平、安稳的年代生长起来的青年,大都享受着父母的呵护,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便利,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贫困地区没有他们这样的条件,但是对于这个年轻的群体,沈忠国从自己的判断以及一些新闻时事也看得到,他知道信仰的力量,知道理想带来的无限可能,但是他不能把理想强加到女儿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理想的产生或许是因为某一个经历,某一个人,某一句话,但是这个东西只能由自己逐渐产生的,作为父母也许可以引导,可以做一些前提培养,例如在他们确立自己兴趣之前带他们尝试各种例如舞蹈、读书、球类运动的引导,当他们的兴趣积累到人生理想的境界,他们也许会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

    转过来想到自己,患上了这个病,也许,自己的理想,已经走到尽头了。